新型杂化卤素钙钛矿中的构效关系

南方科技大学:毛陵玲

毛陵玲博士于2018年在美国西北大学获得无机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18至2021年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材料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新杂化钙钛矿材料的合成和表征及构效关系和光电器件应用。近年来发表了30篇文章和一项专利授权,其中8篇第一作者论文发表在JACS(5篇为ESI高被引),1篇发表在Chem(封面文章),总引用超过2400次,h-index为19(Google scholar 统计)。2020年入选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2021年加入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任副教授。

报告内容:有机-无机杂化卤素钙钛矿由于其高效的光电转化效率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其中研究新型杂化钙钛矿中的构效关系是加强新材料设计和提升器件效率的重要手段。在本次报告中,我们将聚焦一系列新型钙钛矿材料及衍生物的构效关系,包括:1.Dion-Jacobson DJ类型的二维杂化铅碘化物,其结构通式为A'An-1PbnI3n+1 (A'= 3-(aminomethyl)piperidinium (3AMP)或4-(aminomethyl)piperidinium (4AMP),A = methylammonium (MA));2.杂化铅氯、溴化合物;3.杂化二维双钙钛矿材料;4.杂化锰溴化物。在新的DJ体系当中,发现其层间距及无极框架的扭曲程度有所缩小,使带隙系统性地缩小。在杂化铅氯、溴化合物中,体现出宽带发射发白光,其半峰宽与结构的扭曲程度直接相关。在最近的一系列锰溴化合物中,发现通过有针对性的改变有机阳离子的价态,官能团和几何构型,可以直接改变自组装形成的晶体结构中的Mn-Mn距离。并且Mn-Mn距越远,其荧光量子产率越高。我们通过系统性地理解新型金属杂化材料中的结构与其光学性质的关系,为下一代新型光电材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提供了新的思路。

报告时间:2021年5月27日

地点:主楼313大会议室

微信图片_20210527215858
微信图片_20210527215739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